win7纯净版 Win10纯净版 Win8系统 最新win10下载 Win10 21h1 Win11 22H2 win10激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IT资讯 > 业界动态

一骑绝尘领先对手

时间:2018-11-13     来源:系统堂     游览量:

  据说,甲骨文创始人劳伦斯·埃里森曾经对媒体说过一段话:“如果我死后要把我所有的钱全部捐掉,那我不会投入慈善行业,因为这不会改变人类的未来;我会将我的钱全部捐给马斯克,让他去探索人类的未来。”

  2月7日,Space X、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果真在探索人类的未来中又前进了一步。Space X公司最新型的“重型猎鹰”火箭,将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成功送上太空,如无意外,这台跑车将会在太空中漂浮十亿年。

  更具意义的是,本次“重型猎鹰”是一种高度可回收的运载火箭,其两枚助推器稳稳地回收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时,其直播画面让大批网友惊呼比科幻片更震撼。

  最会做生意的工程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远洋告诉时代财经:“Space X尽管受关注度高,但目前发射的火箭并非最顶尖水平,因为作为一个纯商业公司,它们的产品不像政府主导的航天项目,肯定都会从商业成本的角度考虑。”

  这次首飞的“重型猎鹰”火箭的两枚助推器就是曾经在“猎鹰9号”上用过的二手火箭,借由可回收设计,“重型猎鹰”火箭的发射报价仅为9000万美元。事实上,“重型猎鹰”的发射整整延迟了5年,马斯克表示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

  毕竟这仍是一家自负盈亏的私人公司,但它的估值已超过21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前五的独角兽企业。

  高远洋表示,很多人担心Space X的盈利问题,但靠着Space X较低的发射成本,仅是NASA等单位的发射订单就能让Space X满足大部分发射任务。

  据该公司的发射舱单显示,自2006年首次演示飞行以来,Space X已将大量商业卫星送入轨道,总共完成了45次飞行任务,公司还计划进行另外70次发射任务,合同总价值达100亿美元。此外,Space X还有望在2020年前得到美国国防部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逐步下降的发射成本,Space X去年估计,该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可重复使用后,每次发射价格会降低30%,即每次发射的价格为1860万美元,而“重型猎鹰”的发射价格也会降低到目前的70%。

  有趣的是,马斯克在2015年接受杨澜专访时提到,自己更像一个工程师而非生意人。但这次媒体均称赞马斯克是一个“最懂得营销的科技企业领袖”。

  “属于红色星球的红色跑车(Red car for a red planet),”马斯克去年12月在推特上宣布这次决定的时候写道。通常情况下火箭在测试发射时会在载荷舱装上钢铁或混凝土块,“但那会显得非常无聊,”尽管马斯克这样解释,但外界早已认为这是策划已久的“广告时间”。

  花费9000万美元发射一次,能给Space X和特斯拉同时打一个全球瞩目的广告,而且广告效应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作为对比,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据财报估算一年广告费用超20亿美元,而这次Space X和特斯拉的“广告费”仅是苹果两个多星期的支出。

1518057190698031072.jpg

  Space X在商业市场表现强势

  众所周知,Space X的火箭背后一直有美国NASA帮助,但是并不代表NASA自己停下了发射火箭的计划。NASA研制超过十年的SLS(太空发射系统)即将提上日程,SLS的载荷能力和“重型猎鹰”不是一个级别,它可以把最高130吨载荷送进近地轨道,比“重型猎鹰”强大一倍多。

  SLS计划于2019年首次发射,但其报价达到5亿到10亿美元,非一般商业卫星和导航公司可以负担,因此外媒普遍认为SLS的飞行计划是给美国的深空探测器、重登月球计划所准备的。

  剩下的商业火箭发射市场,则几乎是Space X的天下。

  Space X以低廉的价格和稳定的性能,在全球商用火箭发射市场上已经逐渐超越美国其他公司、以及欧洲和俄罗斯的对手,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而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目前在商用市场能和Space X一较高下的大概只有“联合发射联盟(ULA)”,而且它是唯一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胜于Space X的对手。

  ULA由美国航天两大巨头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6年联合成立,是目前美国最可靠、最具航天经验的发射服务商,已成功将100多颗卫星送入轨道。从发射历史看,ULA拥有从未失败过的完美发射记录,远胜竞争对手。

  但目前来看,相比较完美无瑕的发射记录,客户似乎更倾向于低成本。

  根据Space X在官方发布的数据,该公司的发射成本底价为6100万美元,但ULA的发射成本低价超过1.8亿美元,后者计划到2019年才能将成本拉低至1亿美元以下。巨大的成本差距,甚至让美国空军在2015年开始选择将发射军事及间谍卫星的任务交予Space X,要知道自2006年起,ULA已垄断了此类卫星发射近十年。

  下一个要小心被Space X“抢饭碗”的可能是维珍银河公司。尽管马斯克多次说过Space X的终极任务是将旅客送上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城市,但马斯克也承认载人太空旅行才是目前可行性更高的项目。

  Space X计划于2018年用新猎鹰重型火箭发射“龙飞船”送2名私人旅客绕月飞行。根据Space X的声明,2名未公开身份的私人公民与公司接洽,马斯克没有透露飞行费用,但表示他们已经缴纳了“数值不菲的定金”。

  2010年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则已更接近载人太空旅行的目标,目前其VSS Unity飞船已完成七次滑翔飞行测试,该公司CEO理查德·布兰森宣布2018年上半年将可实施首个商业太空旅游计划。但2014年的一场灾难曾给维珍银河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号太空船在测试飞行过程中坠毁,导致两位飞行员一死一重伤。

  此后,维珍银河公司耗费了两年时间才再次获得美国航空管理局的许可试飞。尽管如此,目前已有多达700人交付了25万美元的定金,其中还包括斯蒂芬·霍金、贾斯汀·比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名人。

  中国版Space X?

  “过去国内的航天主要是作为科研项目存在,但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的越来越高,是时候从一种商业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航天事业了。”高远洋告诉时代财经。事实上,“中国版Space X”早已在萌芽成长的阶段。

  2016年,有“国字号”背景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先后成立,这两家企业分别提供“快舟”系列和“长征”系列火箭,均被视为“中国版Space X”。

  与体型越来越庞大、载荷能力越来越高的“长征”不同,“快舟”系列火箭主打“轻、快、便宜”,目前公布的快舟11号预计今年年初进行发射,并且一箭可搭载六颗卫星。且快舟11号不是采用固定发射塔,而是车载移动,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比起美、俄等航天强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成熟运作,作为国内纯商业航天发射的“快舟模式”似乎来得更晚一些,但为业内提供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快舟系列火箭的一大优势就是低价——目前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一般报价为每公斤2.5-4万美元,快舟1A号还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号更是不到1万美元,整装火箭不超过600万美元。

  至于称为“中国版Space X”的“民间队”至少还有One Space(零壹空间)、珠海欧比特、翎客航天、LandSpace(蓝箭)等近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不过,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私营航天公司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才刚刚起步,目前尚未有一家成功发射火箭。

  但有了足够的“客车”,是否就有充足的商业卫星“客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曾表示,商业卫星发射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据预计,目前全球潜在订单就需要上万颗卫星升空,仅国内就需要上千颗。

  时代财经查阅美国基金会最新的《航天报告(2017)》,2016年全球航天产业总额达到3293亿美元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商业市场收入占比约77%,达到2528.8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个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市场中,中国企业将要与全球火箭发射公司瓜分这块“大蛋糕”。

上一篇:google plus是什么软件
下一篇:腾讯字体汉字动感十足